时间:2022-11-24 16:58:59 | 浏览:1330
每经记者:李硕 每经编辑:裴健如
近期,“白色石油”锂的价格再迎历史高点。
据生意社最新数据,截至11月16日,工业级碳酸锂国内混合均价为58.7万元/吨,与11月1日相比上涨4.08%。11月16日电池级碳酸锂国内混合均价为60.4万元/吨,与11月1日相比上涨3.60%,再创历史高点。
下游的强势需求叠加锂价上行走势,促使锂盐厂商持续布局锂矿资源。11月13日晚间,盛新锂能(SZ002240,股价47.17元,市值408.19亿元)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盛威国际近日与Electramin DMCC达成承购协议,拟在未来4年向后者采购锂辉石DSO矿产品,总量200万吨,对应碳酸锂产量约为4万~5万吨,预计于2023年一季度开始交付。
而在此之前,金圆股份(SZ000546,股价16.11元,市值125.78亿元)、广汽集团(SH601238,股价12.16元,市值1272亿元)、富临精工(SZ300432,股价15.84元,市值193.06亿元)等企业纷纷出手布局上游锂矿资源。
“开源”的同时,也有不少锂盐企业开始尝试“节流”。“以前锂渣是没人要的,倒贴钱出去的,现在(客户)都在积极地抢,蜂拥着打电话(要锂渣)。”江特电机高级工程师、技术总工邓红云表示,此前锂价处于低位时,3.5%品位的锂云母(锂资源在自然界中的一种矿产形式)都被“嫌弃”,但现在2.5%、1.5%甚至0.5%品位都已被用于提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产业链企业为锂“各显神通”
从2020年10月的4.2万元/吨到眼下的60万元/吨,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在2年时间内上涨约14倍。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开启“抢货”模式。
其中,上游锂矿企业致力于提高自主可控资源比例。雅化集团(SZ002497,股价28.07元,市值323.52亿元)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公司已加快布局上游锂资源,目前已取得津巴布韦卡玛蒂维多金属矿的控制权,未来还将进一步寻找控股锂资源项目,为公司锂盐产线扩张和产能释放建立稳定的资源保障渠道。到2025年,公司自主可控资源要达到50%以上。
与此同时,天齐锂业(SZ002466,股价98.99元,市值1625亿元)、盐湖股份(SZ000792,股价25.40元,市值1380亿元)、赣锋锂业(SZ002460,股价85.79元,市值1730亿元)为代表的锂矿龙头企业也在持续加大资源自给率,通过自身的供应保障锁定低成本。如,天齐锂业就通过包销格林布什50%锂精矿、联营公司SQM、雅江措拉矿场、扎布耶盐湖等“两湖两矿”的多处资源布局,实现锂资源100%低成本自给。
相较而言,中下游企业则争先向上游资源布局。11月9日,金圆股份发布公告称,已与怡亚通(SZ002183,股价5.65元,市值146.73亿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致力于锂资源等项目的合作开发。11月8日,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资本与狮溪煤业、遵义能源设立合资公司,开展相关矿产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的投资管理经营。
更早些时候,亿纬锂能(SZ300014,股价89.45元,市值1698亿元)通过入股合作方式布局多个盐湖项目;国轩高科(SZ002074,股价33.67元,市值598.95亿元)则在宜春布局锂云母项目以及阿根廷盐湖项目;宁德时代(SZ300750,股价396.18元,市值9675亿元)此前一直通过参股方式持续布局全球锂资源,并在2022年开始控股锂矿,获得江西锂云母枧下窝矿区项目65%控股权。
“从产业链金字塔来看,无论是新能源动力车企、电车主控芯片公司、新能源电池制造商,再到传统能源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