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17:05:04 | 浏览:716
◎ 本报记者 李 平
受新冠疫情影响,近期全球矿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反弹。不过,矿业界人士对此表现出来的情绪却相当复杂,在新一轮周期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当然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但这个周期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会否引发矿业新一轮的调整?
“面向未来,从硅时代到碳时代,新技术突破带来新矿种爆发式增长,新型矿业公司将加速崛起,新的应用场景将催生新的产业,矿业发展面临新机遇。”10月21日在天津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主题论坛上,中国五矿股份副总经理王炯辉表示。
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在天津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王炯辉就提出了新技术矿产概念,建议要重视锂、钴、镁、石墨、萤石等矿种应用场景的变化,认为技术创新突破的速度会超出预期,将使相应矿种的需求增长加速。
如今十年过去了,王炯辉的预测已一一实现。在本届大会上,王炯辉称,未来已来,新能源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逆转。清洁能源革命对矿业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优秀的矿业公司要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上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矿业公司的责任与使命。
矿业寡头特征或进一步凸显
在今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主题论坛上,王炯辉首先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矿业快速复苏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表示,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2002年起,全球矿业经历了“黄金十年”的繁荣后,2012年开始,伴随全球经济放缓而连续下行,进入深度调整期。自2016年起,全球经济总体呈现缓慢复苏态势,矿业供需基本面转好,全球矿业触底复苏。2019年,随着全球疫情蔓延,经济停摆,全球矿业市场又陷入低谷。
“2020年以来,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中国通过艰辛努力率先摆脱疫情困扰,经济迅速企稳,能源、矿产资源等需求快速回升,而全球矿业供应端主要国家依旧深受疫情影响,经济恢复乏力,使得全球矿产品的供需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全球资本流动性大幅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矿产品价格的大幅反弹。”王炯辉说。
数据显示,截至10月,大宗原材料矿产中的铜、铝、铅、锌、镍年涨幅分别为41%、66%、23%、31%和24%,新技术矿产中的钨、稀土、锂、钴年涨幅分别为28%、80%、200%和36%,煤、石油等能源矿产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国内动力煤年涨幅超过170%、国际原油上涨了110%。
王炯辉称,2021年全球勘探活动显著增加,全年勘探投入有望扭转近年来下降的趋势,触底回升。全球矿业公司市值持续上涨,截止到9月份,全球2348家矿业公司总市值较2020年同期增长35%以上。在他看来,全球矿业走出低谷,总体表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矿产品的供给、需求、流动性发生重大调整,矿产品价格大涨。受电力、能源危机的影响,供给侧减产再叠加库存偏低,矿产品价格保持高位。
二是金融属性加强。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各国实施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品矿产品价格上涨。矿产价格历来与通胀密切相关,铁、铜等金属价格持续飙升,又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水平。
三是清洁能源迅速发展。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已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清洁能源技术装备、低碳发电设施、电动车、电网储能等消耗大量的铜、铝等金属。“双碳”战略促使矿产供需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推动新技术矿产爆发式增长。
王炯辉称,以上因素叠加融合,促成了这轮矿业的“繁荣”。其中,有些矿产由于供给不足、需求增长,不能保证在合适的时间有合适的供应,具有明显的矿业周期特征。有些矿产则是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供需结构变化,将迎来长期的成长,例如锂,由2020年的4万元/吨上涨到现在的18万元/吨,预计今年底可能会突破20万元/吨历史新高。
面对全球矿业发展新趋势,王炯辉点出了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矿业的新时代资产特征显著。当前,科技发展和技术突破带来新技术矿产爆发式增长,硅碳材料深度应用,矿业的新时代资产特征显著,对未来矿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矿业公司在战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重新做出选择,从资源端延伸到深加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进军下游材料产业将成为一些矿业公司的必然选择。
二是与新能源相关的新技术矿产产业快速发展。随着新能源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二次电池等大量应用,拉动了锂、镍、钴、锰、石墨等矿产的需求增长。据预测,到2035年,供需将会出现更大的缺口,这些矿产的需求量将增长至目前的3~12倍。很多矿种将从目前的“小矿种”上升为“大矿种”,伴随着新技术矿产的爆发式增长,将影响全球矿业发展的供需和市场格局。
三是智能科技重塑未来矿业竞争格局。以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将渗透和参与矿业全产业链各环节,推动矿业由传统行业向高科技行业转型,向智能智慧方向发展。矿山开采将采用自动化操作、智能化管理和远程控制,矿业大数据及其智能、智慧应用将成为矿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炯辉认为,这轮矿业周期出现的新特征,清洁能源和双碳战略实施带来矿产的需求大幅增长,供给与需求出现结构性调整,矿业寡头特征进一步凸显。
企业要锤炼能力应对矿业调整
矿业公司如何应对矿业周期波动,如何在尊重矿业规律的基础上,提高矿业公司跨周期调整能力?这是很多矿业同行门都在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王炯辉表示,获取优质资源是矿业公司永恒的追求,通过地质勘查获取优质资源,其内涵在于矿业公司的持续投入和勘查团队资源评价能力的培育;并购重组是矿业公司获取优质资源、实现快速扩张的有效路径,其内涵是认识和尊重矿业规律、抓住窗口时机。持续勘探投入、提高资源评价能力、把握并购机会、创新资源获取方式,关键是企业要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王炯辉同时指出,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复杂的国际形势等因素将加剧本轮矿业的周期性波动,大型矿业公司要充分利用好金融工具,平抑大宗矿产波动带来的风险。
“其次是提升科技研发和数据应用能力,用创新理念运营矿业全生命周期,提高矿山综合利用效能。”王炯辉说,高科技智能时代已加速到来,提升矿业智能化和管控能力,在万物互联体系建设过程中,将推动矿业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未来矿业竞争将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要更加重视矿山及其周边的山、水、林、石、土壤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矿区利用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多能互补,生产过程中加强固废处理,提高综合利用效能。
“此外,要加强新技术矿产资源和产业布局。新技术矿产开发利用的关键是技术与选择,一流的矿业公司比以往更需要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能力、创新的速度,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形成竞争力。”王炯辉表示,开展前瞻性研究和规划,选择做什么,才能在矿业周期中抓住机会,在合适的时间有合适的供应。新技术矿产的内涵是“资源+产业链+技术”,这也是优秀矿业公司打造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在王炯辉看来,随着清洁能源带来供给和需求结构变化,一些传统能源公司在新能源储能应用过程中会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进军矿产资源领域,一些电池制造企业会进入产业链上游资源领域,未来矿业发展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担起共促矿业繁荣发展的使命
在本届大会主题论坛上,王炯辉呼吁矿业界同仁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矿业繁荣发展。作为中国五矿股份的副总经理,他向与会的矿业界同仁分享了近年来中国五矿在推进全球矿业繁荣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五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矿产企业集团,在行业内率先打通了矿业全产业链。”王炯辉称,2020年,中国五矿实现营业收入1020亿美元,连续15年入围世界500强榜单,排名第65位。
王炯辉介绍,中国五矿积极开展全球化的资源布局,拥有一批世界级矿山。目前,中国五矿钨、铋、晶质石墨等矿产的资源量和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铜、铅锌、镍等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五矿把握新能源产业重大发展机遇,在正极材料和三元前驱体等领域积极布局,先后建设盐湖锂矿、红土镍钴矿等矿山项目,2021年,推动正极材料产业端长远锂科公司成功上市。
与此同时,中国五矿积极践行国家“双碳”目标,在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上发挥央企责任,布局天然石墨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提出“以碳减碳、以碳治碳”的先进理念,打造成本低、能耗小、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天然石墨为主要原料的新能源材料产业。五矿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体石墨矿山,正在建设采选、球形、高纯、负极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
“面向未来,合作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王炯辉给出了十六个字的诤言。他表示,中国五矿将积极开展多边合作,为推动矿业行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推动矿业要素有效流动,共促全球矿业发展繁荣。中国五矿将积极承担大企业的责任,加强对外合作,以合作创新迎接未来全球矿业重大变化带来的挑战。
二是在矿业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各国在加快能源转型的道路上,面临原材料严重短缺问题。全球都在关注关键矿产原材料的供应能否安全稳定,这将是未来新的竞争焦点。中国五矿从资源端提前布局,将更加重视国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提高资源供给与自主可控为使命,积极参与全球矿产资源治理,推进形成矿业供应链全球利益共同体,维护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安全。
三是加快推进矿业绿色智能化建设。中国五矿将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打造以数据为驱动的绿色智能矿业体系,创新矿产资源全生命周期运营开发,加快达到世界先进矿业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发展新技术矿产产业。中国五矿将持续深耕新技术矿产领域,在资源端,紧抓新时代资产特征,提前布局重要资源,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并利用中国五矿的全产业链优势,拓展应用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延伸后端深加工产业链。五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矿产资源高质化利用研发“国家队”,发挥企业科学家的领军人才优势,打造新技术矿产产业的大基地、大平台。
王炯辉表示,中国五矿愿与矿业界同仁一起,面向未来,担当使命,共同迎接矿业新时代的到来。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在广东,到底有多少湖南人?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说,有近两千万人;还有人说,至少有1300万人。在湖南的农村,基本上整个村子里的富余劳动力,南下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逢年过节,到处都是悬挂广东牌照的私家车,把回家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在湖南省,当地的两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三周年。截至目前,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14项已经完成,42项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从先行先试到先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新时
日前,一场主题为“党建+低碳文明”的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国际低碳城所在的坪地街道举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南方城市智库专家,与街道领导“面对面”共话“坪地碳路”。坪地地处深圳东北角,深圳国际低碳城坐落于此。“公司博士增至30人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