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 22:16:58 | 浏览:2139
只用了七个月时间,华友钴业(SH603799)就改变了在磷酸铁锂领域布局的主意。
华友钴业日前披露,决定终止收购内蒙古圣钒科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圣钒科技”)100%股权,拟终止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的布局。华友钴业称,本次终止收购是为了集中资源发展锂电三元材料产业链,引发市场关于磷酸铁锂因存在产能过剩风险而被抛弃的猜测。
但值得一提的是,华友钴业第一大股东华友控股持有圣钒科技100%的股份。天眼查资料显示,圣钒科技目前股权结构没有变动。结合此前华友钴业对磷化工行业的布局未变。也有行业人士认为,磷酸铁锂市场发展可期,不能排除华友控股对该板块单独运营发展计划的可能。
截至6月16日收盘,华友钴业收涨4.37%,总市值1357亿元。
为何放弃收购?
华友钴业对于圣钒科技的收购计划起于2021年11月,当时公司拟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以支付现金或者增发新股的方式收购圣钒科技100%股权,以扩充磷酸铁锂业务。
从全权收购到全部放弃只过去半年,这是为何?
华友钴业称,锂电三元材料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占有重要地位,高镍化也成为三元材料的发展趋势。终止对磷酸铁锂业务收购可以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聚焦新能源锂电三元材料产业链,加快上游镍、钴、锂资源布局和下游产品开发、产能扩建。
近年来,当时磷酸铁锂电池市场行情火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商加码磷酸铁锂产能外,大量的磷化工、钛白粉企业跨界布局磷酸铁锂领域,例如龙佰集团、中核钛白、湖北宜化等企业。这也使得锂元素需求暴增,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2021年初至今,碳酸锂价格从约5万元/吨,上涨至最高50万元/吨,涨幅超过500%。
从公司收入结构来看,本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以及钴、铜、镍等产品,尚未涉及磷酸铁锂业务。
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全年,华友钴业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66.7%,其中三元材料营收同比大增127.5%。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235%。
华友钴业此前曾称,收购圣钒科技是为了布局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一起实现“两条腿走路”。多家券商为此预测,在磷酸铁锂业务加持下,该公司有望进一步丰厚营收和利润规模。东方证券研究报告预计,2022年及以后公司加速在磷酸铁锂产业链上布局,中长期实现磷酸铁和磷酸铁锂100万吨的产能规模。
圣钒科技成立于2019年,是华友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70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锂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储能装置的研发、生产、销售、租赁业务。
另外,华友钴业在终止布局磷酸铁锂材料领域的同日,也发布了公告称拟出资11.89亿元合伙设立投资基金,投资标的将主要围绕新能源锂电材料相关领域。
布局未停
锂电池存在两大主流技术路线,以正极材料来划分分别是三元锂电池、碳酸铁锂电池。两者材料上最大的分别,在于后者不含钴和镍。
从行业现状来看,目前两种技术路径难分伯仲。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统计,2021年度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219.7GWh,同比累计增长163.4%。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93.9GWh,占总产量42.7%,同比累计增长93.6%;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125.4GWh,占总产量57.1%,同比累计增长262.9%。
光大证券分析称,磷酸铁锂正极在中低续航领域成本优势明显,三元正极依然在长续航领域维持优势,预计三元正极与磷酸铁锂正极将长期共存。
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才刚刚开始,业内人士认为,华友钴业此次放弃收购后,不排除华友控股计划将其单独做大的可能。
公司网站信息显示,2021年,圣钒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产量超过1.1万吨,总销量超过1万吨,实现年产值6亿元。公司2021年资产总额达到9.5亿元,营业收入5.02亿元,实现净利润0.8亿元。并规划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共分四期建设,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是自治区“七网”建设重大项目,也是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10亿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由圣钒科技全资持股的华景新材料于5月初宣布,3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约135亿元。项目建成后,在达产的情况下可实现年均产值约300亿元。
另外,2021年年底华友钴业还与兴发集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在湖北宜昌合资布局了从磷矿石采选到磷酸铁锂材料制造一体化的产业,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的项目规模高达每年50万吨。
但也能看到随着新玩家的进入以及产能的加速扩张,行业竞争趋向激烈。
东北证券提示风险称,如果矿山/盐湖等供应产能释放超预期,可能会导致有色金属资源供给过剩,造成价格下跌。锂、钴、稀土等下游需求分散在新能源汽车、3C 产品等, 铜、铝等下游需求分散在电力工业、建筑等领域,如果下游需求量不及预期,可能会造成价格下跌,从而影响相应公司的利润。
投资逻辑锂电材料转型卓有成效,一体化成本优势显著:公司持续加速锂电材料一体化转型进程,21H1前驱体销量2.9万吨,同比+129%,市占率跃升至国内第四。前驱体成本中原料占比90%,向上一体化带来显著成本优势。不考虑资源端利润情况下,仅冶炼
个人预判华友钴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正极材料公司,钴姑(个人对华友钴业的昵称)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一、华友钴业早期业务受到钴价的强烈影响华友钴业于2015年刚上市时,业务主要依托于在刚果金布局的钴矿,也是当时钴资源最丰富企业。2016-2019年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导语mybattery 调整后,华友钴业拟作价8.05亿元,收购华友衢州15.68%股权,并募集不超8亿元配套资金。发行价格由原32.24元/股,调整为23.60元/股。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华
记者 | 郭净净编辑 | 终端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今年前七月累计销量同比涨近40%。作为三元锂电池核心金属元素,铜、钴的价格2021年以来继续上涨,上半年铜市场均价6.67万元/吨、钴均价34.95万元/吨,同比分别增长50.16%、33.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华友钴业成功从钴业龙头转型成为锂电材料领军企业,判断公司在钴镍原料布局的领先优势和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有望颠覆行业现有竞争格局,在锂电正极材料产业链中率先突围,打造成为行业龙头。采用绝对估值法得到公司未来一年合理市值2504
一、钴需求将保持高增长1、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手机、笔记本电脑等3C电子产品用的非动力锂电池,以及合金领域中是钴金属主要的应用场景。安泰科预计,2021年全球钴消费结构中,3C锂电占比36%,动力电池占比31%,高温合金和硬质合
来自百川资讯的数据显示,3月24日,国内电解钴报价区间为24.4万元至25.5万元/吨,均价为24.95万元/吨。今年初,电解钴价格曾从25万元一度涨至27.5万元/吨,不过进入2月份后,随着国内、国外疫情的发酵,价格自高点开始回落。至今,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等3C数码产品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作为制作电池重要原材料之一的钴,2017年价格大涨。受益涨价A股两大龙头华友钴业和寒锐钴业股价连续大涨。2018年,钴价延续上涨态势。两大龙头公司股价能否继续上涨,谁更有后劲?今天我们将全
财务报表一年容易造假,多几年造假就没那么容易了,两个同行业的企业,用连续几年的财务数据拿来做对比就可以感受到谁的实力强谁的实力弱了……今天来看看两个家里有矿的企业,感受下谁的实力强……寒锐钴业:公司主要从事金属钴粉及其他钴产品的研发、生产和
以下为电话调研内容文字版(精简)(问均为小明,答为$寒锐钴业(300618)):1.喂你好,请问是寒锐钴业吗?答:嗯,你说。2.公司主要是生产钴产品嘛,目前公司钴的年产能有多少吨啊?答:刚果那边是5000吨氢氧化钴,然后我们这个产品的话,因
作为镍钴业巨头,华友钴业(603799)受益于销售单价、销售数量增加以及巴莫纳入合并范围,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到约23亿元,同比增长约五成;不过,由于今年以来钴、镍产品价格的波动,公司初步预计当期计提存货减值准备5.37亿元。钴价下跌存货
华友钴业:钴行业龙头。公司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钴化学品生产商,并已建立起独立、完整的钴铜矿产资源的采、选、冶产业链体系。2016年公司钴产品销售量超过了2万金属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钴业务是公司业务的核心,钴业务在
e公司讯,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华友钴业成功从钴业龙头转型成为锂电材料领军企业,判断公司在钴镍原料布局的领先优势和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有望颠覆行业现有竞争格局,在锂电正极材料产业链中率先突围,打造成为行业龙头。采用绝对估值法得到公司未来一年合理市
华友钴业 视觉中国 资料图澎湃新闻从全球铁矿石巨头、第一大镍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Vale)方面获悉,11月13日,淡水河谷印度尼西亚公司(下称“淡水河谷印尼”)与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友钴业”,603799)签署确定性合作协议,
只用了七个月时间,华友钴业(SH603799)就改变了在磷酸铁锂领域布局的主意。华友钴业日前披露,决定终止收购内蒙古圣钒科技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圣钒科技”)100%股权,拟终止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的布局。华友钴业称,本次终止收购是为了集